2024年5月7日晚,土木工程學院在鄠邑校區(qū)博思樓B112教室舉行第二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結業(yè)典禮暨學習成果匯報會。培訓班全體學員、黨工辦主要學生干部參加了結業(yè)典禮。學院黨委委員、學工辦主任李化杰主持結業(yè)典禮。
結業(yè)典禮上,12位學員代表做了學習成果分享,他們主要從思想覺悟、能力素質、道德修養(yǎng)和作風形象等四個方面分享了如何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學員紛紛表示會繼續(xù)加強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頭腦,端正入黨動機,以優(yōu)秀為典型,向優(yōu)秀共產黨員學習。李化杰對學員代表的交流分享進行了點評。黨工辦主要負責人為學員代表頒發(fā)了結業(yè)證,李化杰為優(yōu)秀學員和優(yōu)秀工作人員頒發(fā)了榮譽證書。

本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采取了理論講授、實踐教學、主題討論、視頻教學、成果分享等多種形式授課,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目標。
2024年4月10日,舉辦開班典禮暨第一講,學院黨委書記陳濤向學院提出了要求和建議:一是要堅定信仰,以理論武裝頭腦。二是要凈化思想,端正入黨動機。三是要嚴格自律,以規(guī)矩約束行為。他希望全體學員能以堅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強烈的擔當、嚴格的自律,共同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青春的人生篇章!

開班典禮結束后,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趙承勝以《黨的權利與義務》為題,作了專題報告。他講解了黨員義務和權利的具體內容,并對其二者的辯證關系進行了闡釋。他指出黨員的義務與權利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關系。

4月14日,學院黨委委員、學工辦主任李化杰組織全體學員從思想覺悟、能力素質、道德修養(yǎng)和作風形象等四個方面開展主題討論,他帶領大家討論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當學生黨員。

4月15日,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張偉以《鐵人“五講”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為主題,講解了鐵人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鐵人精神是歷久彌新、永不褪色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中華兒女拼搏奮進、擔當作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精神動力。

4月16日,學生工作處(部)處(部)長、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中心主任王亮以“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題,作了專題輔導報告。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國家的未來發(fā)展,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他強調,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他鼓勵學員們要堅定信仰,勇?lián)鷷r代責任,積極投身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去,用實際行動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4月18日,校黨委組織部組織科趙紀飛以《嚴格發(fā)展黨員工作程序,全面提升發(fā)展黨員質量》為題,作了專題輔導報告。他指出,黨員發(fā)展是黨的建設中一項政策性、原則性很強的工作,是保證黨組織肌體健康,使之永遠充滿活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他希望全體學員要熟悉工作流程,早日成為一名黨員。

4月21日下午,黨工辦組織全體學員參觀了鐵人館和校史館,在解講員的帶領下聆聽“鐵人”王進喜的感人事跡,學習鐵人精神內涵,了解了學校70多年櫛風沐雨的歷程,感受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決心和勇氣。參觀結束后,全體學員觀看紅色影片《建黨偉業(yè)》。

4月23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林紅先以《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為主題,作了專題輔導員報告。他從我國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等三個方面為學員做了論述。他希望同學們要進一步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基本理論,深刻理解黨的性質,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能力,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學子的使命與擔當。

4月25日,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馬行天以《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歷史演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題,為學員系統(tǒng)講解了黨的指導思想的演進歷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4月29日,校黨委委員、組織部種宏宇以“重溫《共產黨宣言》,牢記共產黨人使命”為主題,作了專題輔導報告,從《共產黨宣言》產生的歷史背景、《共產黨宣言》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共產黨宣言》對中國社會和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影響、重溫《共產黨宣言》牢記使命踐行諾言等四個方面進行講解,他希望全體學員要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歷史使命,勿忘人民囑托,在大學生活中努力奮斗,實現自我價值。

5月6日,黨工辦組織全體學員參加了結業(yè)考試,考試主要涉及黨章內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等內容。
此外,黨工辦還組織開展了社會公益活動,同時還要求學員利用課余時間結合所學內容進行文獻調研,并撰寫學習總結。